您好,欢迎访问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官方网站!

【团体治疗】团体力量 静心愈眠--楚雄州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团体心理治疗新体验

作者: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 日期:2025-08-04 字体: [小] [中] [大]

正念呼吸练习、角色扮演、穿越A4纸……。在楚雄州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团体心理治疗室,有着相同困扰的成员们通过趣味游戏释放压力,在笑声中掌握了压力管理技巧;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,6-8名团体成员通过互动、交流和分享,促进心理成长、解决心中困扰,找到提升睡眠效率的钥匙。

image.png

团体心理治疗:是一种以团体形式进行的心理治疗方法,由一名或多名治疗师引导,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、支持、反馈和共同探索,帮助个体改善心理问题、增强社会功能或促进个人成长。成员在安全的环境中分享经历、情感和想法,通过彼此反馈获得新的视角。在团体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,通过多维度学习,成员既是被治疗者,也是他人治疗的参与者。


团体心理治疗适用人群:团体心理治疗于人际关系困难(如社交焦虑、亲密关系问题)、情绪障碍(抑郁、焦虑)、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、成瘾行为(酒精、药物依赖)、进食障碍、个人成长(如自我探索、提高沟通技巧)等人群。


带您了解几项特色团体疗法

(一)失眠认知行为疗法(CBT-I)=给大脑装个“睡眠开关”

CBT-I不靠药物,而是通过调整行为和想法,帮你找回自然入睡的能力。就像教一个总熬夜刷手机的人重新学会“到点犯困”。


1.行为篇——训练身体的睡眠记忆

床只用来睡觉:像训练宠物一样训练大脑——床是睡觉的地方(别在床上玩手机、看电视,连‘躺平发呆’都避免)。睡不着就起床,躺20分钟还清醒?立刻起床!去昏暗环境做无聊的事(比如看字典),直到眼皮打架再回去。定时起床,每天固定时间起床(哪怕周末),就像设定生物钟的闹钟。 

2.认知篇——赶走失眠的“内心戏”  

破除“必须睡8小时魔咒”有人天生需要更少睡眠,重点看白天是否精力够用。停止“看钟表焦虑”反复看时间会让人更紧张(试试把闹钟转过去)。反驳灾难想象,别信“睡不着明天就完蛋了”,其实第二天身体会扛住(想想你过去偶尔通宵后是不是也活下来了?)。 

3.环境篇——打造睡眠“结界”  

睡前1小时做“黄昏模式”调暗灯光,远离蓝光(手机/电脑),就像给大脑发送「天黑了」的信号。让卧室像山洞,黑暗+安静+微凉(18-22℃最佳),厚窗帘+耳塞很管用。


温馨提示:心态很关键!像学骑车一样练睡眠,初期可能更难受(限制卧床时间会暂时睡眠不足),但坚持2-4周会见效。允许偶尔失眠,正常人每月也有几天睡不好,别因此破罐破摔。


(二)正念团体治疗=给大脑装个“暂停键”

image.png

针对焦虑抑郁、情绪透支的群体,不防试试正念认知疗法(MBCT):  

1.每日15分钟“大脑瑜伽”:通过呼吸冥想、身体扫描等练习,跳出“过度思考”漩涡;  

2.趣味实践:比如“吃葡萄干训练”——用5分钟专注感受一颗葡萄干的滋味,重启感官体验。


楚雄州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让心理治疗走出诊室,变成一场温暖的社会协作。正如一位团体成员所言:“在这里,疗愈是笑声与泪水交织的集体创作!” 临床心理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积累宝贵经验,让每位住院患者都能获得及时、有效的心理支持,在康复之路上感受温暖与力量,重拾内心的平静和安稳睡眠。



供稿:临床心理科 徐娇

编辑:杨润

一审:苗璐璐

二审:李琳

三审:吴国平



分享到: